春節臨近,各色花果時蔬讓人眼花繚亂,鄉村特色“土”年貨掀起的消費熱潮,是近年來鄉村特色產業健康發展的生動縮影。廣東兩會期間,就有多位代表、委員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、農業品牌及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,為鄉村振興支招獻策、添磚加瓦。
圖源:新華社
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,發展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,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?!苯陙?,各地緊抓特色產業提質增效,延安蘋果、贛南臍橙、安吉白茶……一個個具有地理標志和鄉土特色的農產品,駛入產業化發展的快車道,成為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亮點。為了讓特色產業加速實現現代化、適應更廣闊的市場需求,既要因地制宜開發更多特色產品,也要推進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,更要激發農民內生動力,實現產業共興、農民共富。
聚焦“特色”,優化產品供給。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,特色產業的基礎是特色資源。陜西延安因時因地推廣間伐、矮化種植等技術,蘋果年產量400萬噸,鮮果產值219億元;湖北潛江推動“大養蝦”向“養大蝦”轉變,小龍蝦產業鏈產值超過600億元。實踐證明,“小特色”要想成就“大產業”,就得多在“特”和“獨”字上下功夫。要聚焦“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”,挖掘地區最具潛力、最富價值、最顯品質的特色資源,差異化打造“一村一品”“一鎮一業”“一縣一特”特色產業集群,推動產品向產業轉變、數量向質量提升,實現特色產業發展格局錯落有致、產業互促互補、產品有口皆碑,讓更多好產品走進千家萬戶。
聚焦“市場”,延伸產業鏈條。發展鄉村特色產業,產品要“特”,產業要“融”。農業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必然路徑,也是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的有力舉措。廣東湛江采取“一手抓市場,一手抓生產”的思路,緊緊把握農產品“12221”市場體系建設,運用文化賦能、云端會客、音樂節、直播帶貨等方式,讓湛江特色農產品不僅好吃,更好看、好玩。特色農產品實現從“舌尖的美味”到“記憶中的美好”的升級,給消費者帶去的不僅是口感,更是體驗感的提升。要進一步堅持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理念,拓展農業多種功能,挖掘鄉村多元價值,從賣產品向賣體驗、賣風景拓展,以特色產業“一花獨放”帶動農業全產業鏈“春色滿園”。
聚焦“共富”,分享增值收益。發展特色產業,讓更多的農戶加入共富“朋友圈”,是做好“三農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要以特色產業為“鋤頭”,開辟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的新“土地”。一方面,要聚焦產業,構建多元利益聯結機制,以農戶資源資產為依托,與企業建立分紅、股權等合作關系,讓農戶分享到更多農村資源收益。另一方面,要聚焦就業,加強農業新業態、新技能培訓,發揮特色產業集聚化、特色化、規?;瘞幼饔?,創造更多就業崗位,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就業,讓農戶分享到更多勞動收益,激發農民內生動力。
產業興則農村興,農村興則國家旺。新征程上,要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,充分挖掘鄉村景美物豐的資源潛力,立足特色、精準發力,打造鄉村產業發展新引擎,讓群眾生活更加幸福、好日子更有盼頭。(徐桂勇)